二花臉×沙子嶺F2近交群體,患病個體為雙側外耳缺失伴發外耳道閉鎖,顳部CT顯示為雙側外耳道閉鎖、中耳結構發育不良;進一步的基因檢測為HOXA1純合突變。HOXA1基因純合突變的豬動物模型,復合人類雙側小耳畸形畸形特征,為其進一步在小耳畸形病理機制中的應用提供基礎。
動物模型查體
與正常個體相比,患病個體表現為:外耳明顯變小甚至完全缺失,見于雙側耳;外耳道完全閉鎖、少數僅僅存留一個瘺管樣結構;身材矮小;呼吸急促;幾乎不主動吃奶,人工喂養時也不能正常進食;呆滯;平衡感差;出生后兩周內死亡。
為了進一步了解患病仔豬的各器官組織的發育情況,我們選擇了3頭患病個體進行解剖觀察。結果顯示患病個體的各器官組織無明顯發育異常。沿著外耳道閉鎖的小孔剪開患病個體的面部表皮和肌肉組織后,可見外耳道缺失;呈現為瘺管樣小孔向里延伸形成發育不良的狹窄外耳道,底部閉鎖未見鼓膜。
圖 2 患病仔豬耳部解剖圖
注:患病個體的外耳閉鎖為一個小孔,如1所示。剪開皮膚組織,可見有些患病個體具有狹窄的外耳道,如2和3所示;有些患病個體的外耳道呈游離狀態,如4所示。5為正常的外耳道。
2. CT檢測
為了明確患病個體的中耳及內耳情況,我們選擇了1頭正常個體和它的1頭全同胞雙側耳朵缺失的患病個體,進行128層螺旋CT(Definition AS128,西門子,德國)頭部掃描。掃描結果顯示:患病個體雙側外耳道閉鎖消失。中耳發育畸形。內耳未見明顯異常。
圖 3 全同胞正常和患病個體的頭部螺旋CT
注: 左側為正常個體,具有正常的外耳道(EAM)和乳突(MP), 圖中的標尺線為5mm;右側為患病個體,無外耳道(EAM)和乳突(MP),圖中的標尺線為5mm。
3. HOXA1基因突變檢測
突變位于HOXA1基因CDS區的第451個堿基處,由G突變為TC,即c.451G>TC,患病個體和兩頭F0個體的sanger測序峰圖如圖所示。ORF分析表明此缺失插入突變造成了HOXA1蛋白翻譯移框,導致第151位的丙氨酸A突變為亮氨酸L,從第151位氨基酸開始往后的所有氨基酸序列都發生改變,還形成了一個新的終止密碼子TAA,使HOXA1蛋白的翻譯提前終止,編碼的氨基酸由336個減少為177個。功能分析表明突變蛋白缺少了HOX基因家族唯一的功能結構域homeobox。
圖4 c.451G>TC的測序峰圖及突變蛋白示意圖
以二花臉公豬和沙子嶺母豬為祖代個體,構建近交群體。HOXA1基因突變篩查:由于HOXA1基因編碼區的c.451G>TC突變導致。
二花臉×沙子嶺F2近交群體:此群體由1頭二花臉公豬和1頭沙子嶺母豬雜交,選取全同胞的1頭F1公豬和1頭F1母豬,互交六胎次,生產F2個體。
小耳畸形的病因目前還不完全明確,環境和遺傳因素是目前小耳畸形病因研究的重點。小耳畸形主要涉及胚胎發育期間第一和第二鰓弓的異常,主要表型涉及外耳發育異常。外耳的耳廓是由第一和第二鰓弓的逐漸融合形成的,在發育過程中第一和第二鰓弓之間是相互作用,兩弓之間的凹槽加深,形成外耳道。
小耳畸形主要是指外耳的先天發育性結構異常,其嚴重程度主要表現為從輕度結構異常到完全性耳廓缺失,并且可伴有外耳道狹窄和外耳道閉鎖等一系列先天性外耳異常,輕者耳廓略小于正常, 畸形嚴重者耳廓全部消失, 絕大多數患者僅遺留花生狀或貝殼狀的殘耳組織。同時一些小耳畸形患者也常合并顱面部畸形,中耳及半側顏面骨及軟組織發育不良等。
HOX基因家族是具有homeobox結構域的典型家族,該結構域由3個螺旋結構組成。Homeobox結構域位于HOX基因的C末端,homeobox結構域的螺旋3可以嵌在特異結合DNA的大溝里,發揮轉錄因子的活性。HOXA1在小鼠和人類中都有了相關研究:Osamu等發現HOXA1突變純合子的小鼠在出生或出生后不久即死亡,且小鼠的外耳和中耳中均存在缺陷,后腦的特定核心區及中樞神經也表現異常。Gavalas等發現HOXA1/HOXB1雙突變可導致小鼠的外耳消失。HOXA1小鼠突變體的表型與人類的BSAS綜合癥和ABDS綜合癥的表型有相似的地方。BSAS患者的小耳畸形的伴隨率為20%左右,患者還表現有眼睛水平凝視障礙和智力發育遲緩等問題。
中文名稱:雙側外耳缺失伴發外耳道閉鎖豬模型
英文名稱:NA
類型:HOXA1基因純合突變的耳畸形豬模型
分級:NA
用途:用于先天性小耳畸形疾病研究。
研制單位: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
保存單位: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
Copyright ? 2023.廣州市健明迪檢測有限公司 .粵ICP備2022046874號技術文章 檢測服務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