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第一階段的工作

      公司簡介
      健明迪檢測提供的如何做好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第一階段的工作 ,第一階段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結論與分析 第一階段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結論應明確地塊內及周圍區域有無可能的污染源,并進行不確定性分析,具有CMA,CNAS認證資質。
      第一階段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結論與分析
      第一階段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結論應明確地塊內及周圍區域有無可能的污染源,并進行不確定性分析。若有可能的污染源,應說明可能的污染類型、污染狀況和來源,并應提出第二階段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的建議。

      更多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的相關問題,請咨詢健明迪檢測客服人員。


      第一階段土壤污染狀況調查:人員訪談
      1、訪談內容
      應包括資料收集和現場踏勘所涉及的疑問,以及信息補充和已有資料的考證。
      2、訪談對象
      受訪者為地塊現狀或歷史的知情人,應包括:地塊管理機構和地方政府的官員,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官員,地塊過去和現在各階段的使用者,以及地塊所在地或熟悉地塊的第三方,如相鄰地塊的工作人員和附近的居民。
      3、訪談方法
      可采取當面交流、電話交流、電子或書面調查表等方式進行。
      4、內容整理
      應對訪談內容進行整理,并對照已有資料,對其中可疑處和不完善處進行核實和補充,作為調查報告的附件。

      第一階段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現場踏勘
      1、安全防護準備
      在現場踏勘前,根據地塊的具體情況掌握相應的安全衛生防護知識,并裝備必要的防護用品。
      2、現場踏勘的范圍
      以地塊內為主,并應包括地塊的周圍區域,周圍區域的范圍應由現場調查人員根據污染可能遷移的距離來判斷。
      3、現場踏勘的主要內容
      現場踏勘的主要內容包括:地塊的現狀與歷史情況,相鄰地塊的現狀與歷史情況,周圍區域的現狀與歷史情況,區域的地質、水文地質和地形的描述等。
      1)地塊現狀與歷史情況:可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物質的使用、生產、貯存,三廢處理與排放以及泄漏狀況,地塊過去使用中留下的可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異常跡象,如罐、槽泄漏以及廢物臨時堆放污染痕跡。
      2)相鄰地塊的現狀與歷史情況:相鄰地塊的使用現況與污染源,以及過去使用中留下的可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異常跡象,如罐、槽泄漏以及廢物臨時堆放污染痕跡。
      3)周圍區域的現狀與歷史情況:對于周圍區域目前或過去土地利用的類型,如住宅、商店和工廠等,應盡可能觀察和記錄;周圍區域的廢棄和正在使用的各類井,如水井等;污水處理和排放系統;化學品和廢棄物的儲存和處置設施;地面上的溝、河、池;地表水體、雨水排放和徑流以及道路和公用設施。
      4)地質、水文地質和地形的描述:地塊及其周圍區域的地質、水文地質與地形應觀察、記錄,并加以分析,以協助判斷周圍污染物是否會遷移到調查地塊,以及地塊內污染物是否會遷移到地下水和地塊之外。
      4、現場踏勘的重點
      重點踏勘對象一般應包括:有毒有害物質的使用、處理、儲存、處置;生產過程和設備,儲槽與管線;惡臭、化學品味道和刺激性氣味,污染和腐蝕的痕跡;排水管或渠、污水池或其它地表水體、廢物堆放地、井等。
      同時應該觀察和記錄地塊及周圍是否有可能受污染物影響的居民區、學校、醫院、飲用水源保護區以及其它公共場所等,并在報告中明確其與地塊的位置關系。
      5、現場踏勘的方法
      可通過對異常氣味的辨識、攝影和照相、現場筆記等方式初步判斷地塊污染的狀況。踏勘期間,可以使用現場快速測定儀器。

      第一階段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資料收集與分析
      1、資料的收集
      主要包括:地塊利用變遷資料、地塊環境資料、地塊相關記錄、有關政府文件、以及地塊所在區域的自然和社會信息。當調查地塊與相鄰地塊存在相互污染的可能時,須調查相鄰地塊的相關記錄和資料。
      1)地塊利用變遷資料包括:用來辨識地塊及其相鄰地塊的開發及活動狀況的航片或衛星圖片,地塊的土地使用和規劃資料,其它有助于評價地塊污染的歷史資料,如土地登記信息資料等。地塊利用變遷過程中的地塊內建筑、設施、工藝流程和生產污染等的變化情況。
      2) 地塊環境資料包括:地塊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記錄、地塊危險廢物堆放記錄以及地塊與自然保護區和水源地保護區等的位置關系等。
      3) 地塊相關記錄包括:產品、原輔材料及中間體清單、平面布置圖、工藝流程圖、地下管線圖、化學品儲存及使用清單、泄漏記錄、廢物管理記錄、地上及地下儲罐清單、環境監測數據、環境影響報告書或表、環境審計報告和地勘報告等。
      4)由政府機關和權威機構所保存和發布的環境資料,如區域環境保護規劃、環境質量公告、企業在政府部門相關環境備案和批復以及生態和水源保護區規劃等。
      5)地塊所在區域的自然和社會信息包括:自然信息包括地理位置圖、地形、地貌、土壤、水文、地質和氣象資料等;社會信息包括人口密度和分布,敏感目標分布,及土地利用方式,區域所在地的經濟現狀和發展規劃,相關的國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規與標準,以及當地地方性疾病統計信息等。
      2、資料的分析
      調查人員應根據專業知識和經驗識別資料中的錯誤和不合理的信息,如資料缺失影響判斷地塊污染狀況時,應在報告中說明。

      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是采用系統的調查方法,確定地塊是否被污染及污染程度和范圍的過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第一階段的工作是以資料收集、現場踏勘和人員訪談為主的污染識別階段。若第一階段調查確認地塊內及周圍區域當前和歷史上均無可能的污染源,則認為地塊的環境狀況可以接受,調查活動可以結束。第一階段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具體工作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土壤污染狀況調查
      如何做好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第一階段的工作
      我們的服務
      行業解決方案
      官方公眾號
      客服微信

      為您推薦
      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方法有哪些

      土壤污染狀況調查

      土壤污染狀況調查:三階段工作流程解析

      土壤污染狀況調查

      重點監管單位土壤污染隱患排查指南全面解析

      土壤污染隱患排查

      重點監管單位如何做好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工作

      土壤污染隱患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