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河排污口論證報告編制大綱

      公司簡介
      健明迪檢測提供的入河排污口論證報告編制大綱,為嚴格執行水利部《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辦法》,促進水資源優化配置,保證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保障建設項目的合理排水要求,受XX公司委托,根據《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辦法》(水利部令第 22號)及《入河排污口設置論證基本要求(試行)》的有關規定,我司承擔該公司入河排污口設置論證工作。
      結論與建議

      更多入河排污口論證報告相關問題,請咨詢健明迪檢測客服人員。


      入河排污口設置合理性分析
      (1)排放方式合理性分析
      (2)排水口位置合理性分析:安全影響分析、排污口設置的可行性分析
      污水處理措施及效果分析
      (1)污水處理工藝及特點
      (2)效果分析:是否達到排放標準限制要求,滿足水質標準。
      入河排污口設置對第三者影響分析
      (1)對控制斷面水質影響分析
      (2)對排污口下游取水單位的影響分析
      入河排污口對水功能區水質和水生態環境影響分析
      (1)影響范圍:預測模型、預測計算、預測結果
      (2)對水功能區水質影響分析:對水質影響分析、加入處理劑影響分析
      (3)對生態的影響分析:水生生物及魚類資源現狀、項目對水生生物的影響分析
      (4)對地下水的影響分析
      水域管理要求和現有排水狀況
      (1)水域管理要求:水功能區劃與水質管理目標、水質現狀
      (2)水域納污能力計算:基本概念界定、水域納污能力計算
      (3)論證水域內取排水狀況:取水現狀、排水現狀
      入河排污口設置方案概況
      (1)入河排污口基本情況
      (2)廢水來源及構成
      (3)污水所含主要污染物種類及其排放濃度、總量
      項目概況
      (1)項目名稱、性質及建設單位
      (2)項目基本情況
      (3)項目污水處理工藝
      (4)項目區概況:城市概況、自然條件(地形地貌、氣候條件、水文、工程地質、地震烈度)、城市給排水現狀(給水現狀、排水現狀)
      總則
      1 論證目的
      為嚴格執行水利部《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辦法》,促進水資源優化配置,保證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保障建設項目的合理排水要求,受XX公司委托,根據《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辦法》(水利部令第 22號)及《入河排污口設置論證基本要求(試行)》的有關規定,我司承擔該公司入河排污口設置論證工作。
      通過實地查勘,收集該建設項目前期相關技術資料及審查意見,分析入河排污口有關信息,在滿足水功能區(或水域)保護要求的前提下,論證入河排污口設置對水功能區、水生態和第三者權益的影響,根據納污能力、排污總量控制、水生態保護等要求,提出水資源保護措施,優化入河排污口設置方案,為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入河排污口以及建設單位合理設置入河排污口提供科學依據,以保障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安全。
      本次論證主要是根據XX公司工藝流程及污水處理設計方案,分析終端水處理入河排污口的相關信息,在滿足相關水功能保護要求的前提下,論證入河排污口對周圍水功能區、水生態和第三者權益的影響,根據湯河納污能力、排污總量控制、水生態保護等要求,提出水資源保護措施,以保障周邊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安全。
      2 論證原則
      (1)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的要求和規定;
      (2)符合國家和行業有關技術標準與規范、章程;
      (3)符合流域或區域的綜合規劃及水資源保護等專業規劃;
      (4)符合水功能區管理要求。
      3 論證依據
      法律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3)《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682號,2017年10月1日);
      (4)《水功能區管理辦法》(水資源[2003]233號);
      (5)《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第2號令,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2015年12月16日水利部令第47號修改公布);
      (6)其他有關法律法規。
      規范文件
      (1)《省轄海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DB41/777-2013);
      (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
      (3)《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
      (4)《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84-2005) ;
      (5)《水域納污能力計算規程》(GB/T25173-2010) ;
      (6)《入河排污口管理技術導則》(SL532-2011);
      (7)《海河流域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納污能力核定和分階段限排總量控制方案技術細則》(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2012.3) ;
      4論證工作程序
      (1)現場查勘與資料收集
      根據入河排放口設置的方案,組織技術人員對現場進行查勘,調查和收集該項目所在區域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資料,排污口設置河段的水文、水質和水生態資料等,同時收集可能影響的其他取排水用戶資料。
      (2)資料整理
      根據所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明確工程布局、工藝流程、入河排污口位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及污染特性等基本情況;分析所屬河段水資源保護管理要求,水環境現狀和水生態現狀等情況,以及其他取排水用戶分布情況等。
      (3)建立數學模型,進行預測模擬
      根據水功能區水質和水生態保護要求,結合廢污水處理排放情況,項目所處河段河道水文特性,按照《水域納污能力計算規程》,選定合適的數學模型,擬定模型預測計算工況,進行污染物擴散濃度預測計算,統計分析不同條件下入河廢污水的影響程度及范圍。
      (4)影響分析
      根據計算結果,得出的入河排污口污染物排放產生的影響范圍,以及所處河段水生態現狀,論證分析入河排污口對東風湖的影響程度。
      論證分析排污口對上下游水功能區內第三方取用水安全的影響,提出入河排污口設置的制約因素。
      (5)排污口設置合理性分析
      根據影響論證結果,綜合考慮水功能區水質和水生態保護的要求、第三者權益等因素,分析入河排污口位置、排放濃度和總量是否符合有關要求。
      5 論證范圍
      企業排污口所拍廢水所經河流及排入河流,匯總這些河流的發源、流經、流域面積、總長等情況,河流功能有哪些及水體功能等級。
      6 論證內容
      (1)入河排污口所在水域的管理要求和排水狀況分析;
      (2)入河排污口設置后污水排放對水域的影響范圍;
      (3)入河排污口設置對水域水質和水生態影響分析;
      (4)入河排污口設置對有利害關系的第三者權益的影響分析;
      (5)入河排污口設置合理性分析。
      入河排污口論證報告編制大綱

      入河排污口論證報告編制大綱
      我們的服務
      行業解決方案
      官方公眾號
      客服微信

      為您推薦
      純化水微生物限度檢查流程

      微生物限度檢查

      純化水檢測項目有哪些,純化水質量標準是什么

      純化水檢測

      塑料抗菌性檢測的必要性及檢測方法分析

      塑料抗菌性檢測

      塑料抗菌性檢測的檢測方法有哪些

      塑料抗菌性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