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學性能試驗包括哪些 拉伸力學試驗相關問題

      公司簡介
      健明迪檢測提供的力學性能試驗包括哪些 拉伸力學試驗相關問題,力學性能試驗是指測定材料在拉伸、壓縮、彎曲、剪切等外力作用下所表現出的力學性能指標,包括強度、塑性、韌性、硬度、剛度、疲勞等,具有CMA,CNAS認證資質。
      力學性能試驗是指測定材料在拉伸、壓縮、彎曲、剪切等外力作用下所表現出的力學性能指標,包括強度、塑性、韌性、硬度、剛度、疲勞等。常用的力學性能試驗方法包括:靜載荷試驗、動態應變率試驗、斷裂韌性試驗、缺口沖擊試驗、低周疲勞試驗、高溫持久蠕變試驗、濕熱循環試驗等。力學性能試驗一般有拉伸試驗、扭轉試驗、壓縮試驗、沖擊試驗、硬度試驗、應力松弛試驗、疲勞試驗等。拉伸試驗是指在承受軸向拉伸載荷下測定材料特性的試驗方法。利用拉伸試驗得到的數據可以確定材料的彈性極限、伸長率、彈性模量、比例極限、面積縮減量、拉伸強度、屈服點、屈服強度和其它拉伸性能指標。 拉伸力學試驗
      低碳鋼的應力-應變曲線
      a、拉伸過程的變形:
      彈性變形,屈服變形,加工硬化(均勻塑性變形),不均勻集中塑性變形。
      b、相關公式:
      工程應力 σ=F/A0 ;工程應變ε=ΔL/L0;比例極限σP;彈性極限σε;屈服點σS;抗拉強度σb;斷裂強度σk。
      真應變 e=ln(L/L0)=ln(1+ε) ;真應力 s=σ(1+ε)= σ*eε 指數e為真應變。
      c、相關理論:
      真應變總是小于工程應變,且變形量越大,二者差距越大;真應力大于工程應力。
      彈性變形階段,真應力—真應變曲線和應力—應變曲線基本吻合;塑性變形階段兩者出線顯著差異。

      關于彈性變形的問題
      a、相關概念
      彈性:表征材料彈性變形的能力
      剛度:表征材料彈性變形的抗力
      彈性模量:反映彈性變形應力和應變關系的常數, E=σ/ε ;工程上也稱剛度,表征材料對彈性變形的抗力。
      彈性比功:稱彈性比能或應變比能,是材料在彈性變形過程中吸收變形功的能力,評價材料彈性的好壞。
      包申格效應:金屬材料經預先加載產生少量塑性變形,再同向加載,規定殘余伸長應力增加;反向加載,規定殘余伸長應力降低的現象。
      滯彈性:(彈性后效)是指材料在快速加載或卸載后,隨時間的延長而產生的附加彈性應變的性能。
      彈性滯后環:非理想彈性的情況下,由于應力和應變不同步,使加載線與卸載線不重合而形成一封閉回線。
      金屬材料在交變載荷作用下吸收不可逆變形功的能力,稱為金屬的循環韌性,也叫內耗
      b、相關理論:
      彈性變形都是可逆的。
      理想彈性變形具有單值性、可逆性,瞬時性。但由于實際金屬為多晶體并存在各種缺陷,彈性變形時,并不是完整的。
      彈性變形本質是構成材料的原子或離子或分子自平衡位置產生可逆變形的反映
      單晶體和多晶體金屬的彈性模量,主要取決于金屬原子本性和晶體類型。
      包申格效應;滯彈性;偽彈性;粘彈性。
      包申格效應消除方法:預先大塑性變形,回復或再結晶溫度下退火。
      循環韌性表示材料的消震能力。

      關于塑形變形的問題
      a、相關概念
      滑移:滑移系越多,塑性越好;滑移系不是唯一因素(晶格阻力等因素);滑移面——受溫度、成分和變形的影響;滑移方向——比較穩定
      孿生:fcc、bcc、hcp都能以孿生產生塑性變形;一般在低溫、高速條件下發生;變形量小,調整滑移面的方向
      屈服現象:退火、正火、調質的中、低碳鋼和低合金鋼比較常見,分為不連續屈服和連續屈服;
      屈服點:材料在拉伸屈服時對應的應力值,σs;
      上屈服點:試樣發生屈服而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應力值,σsu;
      下屈服點:試樣屈服階段中最小應力,σsl;
      屈服平臺(屈服齒):屈服伸長對應的水平線段或者曲折線段;
      呂德斯帶:不均勻變形;對于沖壓件,不容許出現,防止產生褶皺。
      屈服強度:表征材料對微量塑性變形的抗力
      連續屈服曲線的屈服強度:用規定微量塑性伸長應力表征材料對微量塑性變形的抗力
      (1)規定非比例伸長應力σp:
      (2)規定殘余伸長應力σr:試樣卸除拉伸力后,其標距部分的殘余伸長達到規定的原始標距百分比時的應力;殘余伸長的百分比為0.2%時,記為σr0.2
      (3)規定總伸長應力σt:試樣標距部分的總伸長(彈性伸長加塑性伸長)達到規定的原始標距百分比時的應力。
      晶格阻力(派納力);位錯交互作用阻力
      Hollomon公式:S=Ken ,S為真應力,e為真應變;n—硬化指數0.1~0.5,n=1,完全理想彈性體,n=0,沒有硬化能力;K——硬化系數
      縮頸是:韌性金屬材料在拉伸試驗時變形集中于局部區域的特殊現象。
      抗拉強度:韌性金屬試樣拉斷過程中最大試驗力所對應的應力。代表金屬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應力,表征金屬材料對最大均勻塑性變形的抗力。與應變硬化指數和應變硬化系數有關。等于最大拉應力比上原始橫截面積。
      塑性是指金屬材料斷裂前發生不可逆永久(塑性)變形的能力。
      b、相關理論
      常見的塑性變形方式:滑移,孿生,晶界的滑動,擴散性蠕變。
      塑性變形的特點:各晶粒變形的不同時性和不均勻性(取向不同;各晶粒力學性能的差異);各晶粒變形的相互協調性(金屬是一個連續的整體,多系滑移;Von Mises 至少5個獨立的滑移系)。
      硬化指數的測定:①試驗方法;②作圖法lgS=lgK+nlge
      硬化指數的影響因素:與層錯能有關,層錯能下降,硬化指數升高;對金屬材料的冷熱變形也十分敏感;與應變硬化速率并不相等。
      縮頸的判據(失穩臨界條件)拉伸失穩或縮頸的判據應為dF=0
      兩個塑性指標:斷后伸長率δ=(L1-L0)/LO*100%;
      斷后收縮率:ψ=(A0-A1)/A0*100%
      ψ>δ,形成為縮頸
      ψ=δ或ψ<δ,不形成縮頸

      對于其他相關問題,請點擊右側在線咨詢,健明迪檢測客服將為您分配對應工程師,為您提供更專業的咨詢。
      力學性能試驗包括哪些 拉伸力學試驗相關問題
      我們的服務
      行業解決方案
      官方公眾號
      客服微信

      為您推薦
      透濕性測試是什么 透濕性測試標準

      透濕性測試

      金屬疲勞試驗標準 金屬疲勞試驗怎么做

      金屬疲勞試驗

      什么是疲勞試驗 金屬疲勞試驗類型

      金屬疲勞試驗

      金屬材料疲勞試驗方法有哪些 金屬材料疲勞試驗方法盤點

      金屬材料疲勞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