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滅菌法:
溫度一致時,濕熱滅菌效果優于干熱滅菌。一個是因為一旦細胞內蛋白質含水量升高,更容易變形。另一個是因為高溫水蒸汽對于蛋白質有極強的穿透力,可以加速蛋白質變形導致死亡。
① 巴氏消毒法。巴氏消毒法一般是采用62℃、30分鐘進行消毒。不采用更高溫度,是因為有的食物會因為高溫而破壞營養成分或影響質量,比如牛奶、啤酒等。而這個溫度既可以殺死病原微生物,又能保證食物營養和風味不被破壞。
② 煮沸消毒法。直接將要消毒的物品放入清水中,煮沸15分鐘,即可殺死病原微生物和部分芽孢。如果加入1%碳酸鈉或2%石碳酸,效果更佳。該方法適合注射器、毛巾、解剖用具等的消毒。
③ 間歇滅菌法。這是一種可以達到良好滅菌效果的方法。在煮沸情況下,雖然能殺死病原微生物,但可能存在部分芽孢不能清除干凈。那么我們先將待滅菌的物品加熱到100攝氏度,15分鐘以上,殺死病原體之后,再冷卻放入37攝氏度恒溫箱過夜。殘留的芽孢在適宜的條件下會萌發成營養體。然后我們繼續重復上述步驟,大約三次之后,就可以將細菌連同芽孢清除干凈。
但這個方法操作比較麻煩,耗費的時間也比較長。
④ 加壓蒸汽滅菌法。對于耐熱、大體積培養基的滅菌,此法效果顯著。同時對于玻璃器皿、工作服等物品的滅菌也適用。
具體的方法是將待滅菌的物品放至密閉加壓蒸汽滅菌鍋中,利用蒸汽加壓,提高滅菌鍋內蒸汽的沸點。當水溫超過120攝氏度時,包括芽孢在內的微生物15分鐘左右就可以滅殺干凈。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微生物對溫度的抵抗能力不同。一般而言,50-65℃,10分鐘左右即可殺死大部分病毒和營養體。但芽孢抗熱能力會更強,比如嗜熱脂肪芽孢桿菌,在121℃環境下,要12分鐘才會被殺死。而同種微生物,幼齡菌會比老齡菌對熱更敏感。
而微生物數量多寡,也會影響滅菌效果,數量越多,抗熱性越強。
另外,培養基的成分和組成也會影響滅菌效果。一般而言,蛋白質、糖或脂肪的存在,會導致細菌抗熱性增強。PH在7左右時,抗熱性最強。不同鹽類對滅菌效果也有一定影響,固體培養基比液體培養基滅菌時間長。
干熱滅菌法:
① 灼燒滅菌法,利用火焰直接將微生物燒死。優點是簡單易行,效果顯著。但使用的范圍比較有限,容易燒毀物品,只適用于接種針、環、試管口及一些已經不能用的污染物品或實驗動物尸體的滅菌。
② 干熱囧器滅菌法,常用于實驗室。把需要滅菌的物品放至烘箱,升溫至160℃,持續一小時即可達到顯著的滅菌效果。此方法適用于玻璃器皿、金屬用具等。